• 產(chǎn)業(yè)門戶
  • 廣告服務
  • 本網(wǎng)站僅為中藥材產(chǎn)業(yè)信息展示平臺,所發(fā)布信息僅供參考,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務
當前位置: 首頁 品種 山豆根功效與作用

山豆根功效與作用

《中國藥典》

【名稱】山豆根

【拼音名】Shān Dòu Gēn

【英文名】RADIX SOPHORAE TONKINENSIS

【別名】廣豆根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莖。秋季采挖,除去雜質(zhì),洗凈,干燥。

【性狀】本品根莖呈不規(guī)則的結節(jié)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著生根數(shù)條。根呈長圓柱形,常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 0. 7~1. 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的縱皺紋及橫長 皮孔樣突起。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r\n本品呈不規(guī)則的類圓形厚片。外表皮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

【鑒別】(1)本品根橫切面:木栓層為數(shù)列至10數(shù)列細胞。栓內(nèi)層外側(cè)的1~2列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斷續(xù)形成含晶細胞環(huán),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栓內(nèi)層與韌皮部均散有纖維束。形成層成環(huán)。木質(zhì)部發(fā)達,射線寬1~8列細胞;導管類圓形,大多單個散在,或2至數(shù)個相聚,有的含黃棕色物;木纖維成束散在。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少數(shù)含方晶。(2)取本品粗粉約0.5g,加三氯甲烷10ml,濃氨試液0. 2ml,振搖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三氯甲烷0. 5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山豆根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苦參堿對照品、氧化苦參堿對照品, 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l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 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 藥材溶液各1~2μl、對照品溶液4~6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 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9∶1∶0.1)為展開 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斑點。\r\n(除根橫切面外)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tǒng)適用性試驗以氨基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異丙醇-3%磷酸溶液(80∶5∶1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10nm。理論板數(shù)按氧化苦參堿峰計算應不低于4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苦參堿對照品、氧化苦參堿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流動相分別制成每1ml含苦參堿20μg, 氧化苦參堿15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40∶10∶1)混合溶液50ml,密塞,稱定重量,放置30分鐘,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再稱定重量,用三氯甲烷-甲醇-濃氨試液(40∶10∶1)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10ml,40℃減壓回收溶劑至干,殘渣加甲醇適量使溶解,轉(zhuǎn)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苦參堿(C15H24N2O)和氧化苦參堿(C15H24N2O2)的總量不得少于0.70%。飲片\r\n同藥材,含苦參堿(C15H24N2O)和氧化苦參堿(C15H24N2O2)的總量不得少于0. 60% o

【炮制】除去殘莖及雜質(zhì),浸泡,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寒;有毒。歸肺、胃經(jīng)。

【歸經(jīng)】歸肺、胃經(jīng)。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于火毒蘊結,乳蛾喉痹,咽喉腫痛,齒齦腫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3~6g。

【儲藏】置干燥處。

【備注】治咽喉腫痛屬于熱毒者,常配合射干、銀花、連翹、板藍根等同用。此外,本品尚可用于肺熱咳嗽及黃疸等癥。 山豆根苦降泄熱,主要用于咽喉紅腫熱痛屬于實火肺熱者。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本品用一般劑量,對胃無刺激性;如劑量過大,易致嘔吐,如用至一兩,能引起中毒而發(fā)生嘔吐、腹瀉、胸悶、心悸。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辭典》

【名稱】山豆根

【出處】《開寶本草》

【拼音名】Shān Dòu Gēn

【別名】山大豆根、黃結(《經(jīng)驗方》),苦豆根(《中藥材手冊》)。

【來源】主要為豆科植物[b]廣豆根[/b]的[b]根[/b]。4~5月或8~9月間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廣豆根,又名:柔枝槐。 灌木,直立或近平臥,高1~2米。根通常2~5條,圓柱形,黃褐色。莖圓柱形,表面具溝槽,密被短柔毛,莖上部常作"之"字形彎曲。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片11~17,長(團狀卵形或卵形,長1~2.5厘米,寬0.5~1.5厘米,頂端1小葉較大,多為橢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被短毛,下面灰棕色,密被灰棕色短柔毛;小葉柄短,密被短柔毛??偁罨ㄐ蝽斏?;長12~15厘米,密被短毛;花萼闊鐘狀,外被稀毛,頂端有5個三角狀的短齒;蝶形花冠黃白色;雄蕊10,花藥背著,花絲細長;雌蕊1,子房上位,圓柱形,花柱彎曲,柱頭圓形,簇生長柔毛。莢果紫黑色,串珠狀。花期4~5月。

【生境分布】生于石山腳下,或巖縫中。分布我國南部。主產(chǎn)廣西。

【性狀】干燥根呈不規(guī)則的結節(jié)狀,頂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著生數(shù)條根。根為長圓柱形,有時分枝,略彎曲,長10~36厘米,直徑0.3~1厘米;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略突起的皮孔。質(zhì)硬難折斷,斷面略平坦、淺棕色,并可見環(huán)狀形成層,中心無髓。氣微弱,味極苦。以粗壯塊大、粉多者為佳。

【炮制】揀凈雜質(zhì),粗細分檔,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后切片,曬干。

【性味】苦,寒。 ①《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②《夢溪筆談·藥議》:"味極苦。" 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歸經(jīng)】《要藥分劑》:"入心,肺、大腸三經(jīng)。"

【功效】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 ①《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止痛。消瘡腫毒,急黃發(fā)熱咳嗽,殺小蟲。" ②《本草圖經(jīng)》:"含以解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

【注意】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 ①《本草經(jīng)疏》:"虛寒者勿服。" ②《本草匯》:"脾虛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 ③《得配本草》:"虛火炎肺、咽喉腫痛者禁用。"

【附方】①治喉中發(fā)癰: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勢重不能言者,頻以雞翎掃入喉中,引涎出。(《永類鈐方》) ②治喉風急證,牙關緊閉,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藥等分。水煎噙之,咽下。(《外科集驗方》) ③治積熱咽喉閉塞腫痛:山豆根一兩,北大黃、川升麻、樸硝(生)各半兩。為末,煉蜜丸,如皂子大。每一粒以薄綿包,少痛便含咽液。(《仁齋直指方》山豆根丸) ④治太陽、少陰之火,為風寒壅遏,關隘不通,留連咽喉發(fā)腫,痰涎稠濁,疼痛難堪,發(fā)為肉鵝者:射干、麥冬、花粉、甘草、元參、山豆根。水煎服。(《慈幼新書》山豆根湯) ⑤治齒痛:山豆根一片,含于痛處。 ⑥治五般急黃: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調(diào)服二錢。 ⑦治亦白?。荷蕉垢?,搗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⑤方以下出《備急方》) ⑧治咽喉上膈熱毒患瘰疬者:山豆根、紫蘇葉、細銼,煎湯。臨臥服。(《仁濟直指方》山豆根方) ⑨治熱腫:山豆根,水研濃汁涂,干即更涂。 ⑩治頭風,頭上白屑:山豆根,搗末,油調(diào)涂。 ⑾治瘡癬:山豆根,搗末,臘月豬脂調(diào)涂。 ⑿治患寸白蟲:山豆根末,每朝空心熱酒調(diào)服三錢。 ⒀治五種痔:山豆根,水研服。 ⒁治狗咬,蚍蜉瘡,蛇咬,蜘蛛咬,禿瘡:山豆根,水研敷。(⑨方以下出《備急方》)

【臨床應用】①治療宮頸糜爛 將山豆根(品種未詳,下同)研成細粉,高壓消毒。先以1:1000新潔爾滅消毒宮頸,后用棉球蘸山豆根粉涂宮頸糜爛處,1~3天一次,10次為一療程。觀察320例,一療程后痊愈156例,好轉(zhuǎn)94例,無效70例,有效率為78.1%。 ②治療鉤端螺旋體病 取山豆根5錢,大青葉2兩,生甘草5錢,加4倍量的水浸漬半天,煎兩次,濾液合并,一日四次分服。治療12例,痊愈11例;無效1例。據(jù)觀察,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1.63天,主要癥狀及體征大多在3~5天內(nèi)明顯減輕或消失。 另據(jù)臨床研究,山豆根曾經(jīng)用于多種癌癥,但其療效尚難肯定。

【備注】商品山豆根,除上述主要的廣豆根外,應用較廣的尚有下列數(shù)種: ①北豆根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使用于東北、華北及山西、山東、青海、甘肅等地(參見"蝙蝠葛"及"蝙蝠葛根"條)。 ②土豆根 為豆科植物華東木藍、多花木藍、宜昌木藍、蘇木藍、陜西木藍、花木藍的根及根莖,使用于江蘇、湖北、河南、甘肅、陜西等地。 藥材性狀:根頭部呈不規(guī)則塊狀,上端常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有根數(shù)條。根呈長圓柱形,有時分歧。略彎曲,長15~50厘米,直徑4~10毫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橫長的皮孔及縱皺紋,偶有橫裂,有時栓皮呈鱗片狀剝落。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皮部纖維狀,中心無髓。氣微弱,味苦。 ③云豆根 為豆科植物卷圈野扁豆的根和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的根莖,使用于云南地區(qū)。

【摘錄出處】《*辭典》

《全國中草藥匯編》

【名稱】山豆根

【拼音名】Shān Dòu Gēn

【來源】為豆科槐屬植物[b]柔枝槐[/b]Sophora sudpros-trata Chun et T.Chen 和防已科蝙蝠葛屬植物[b]蝙蝠葛[/b]Menispermum dahuricum DC.的[b]根[/b]或[b]根狀莖[/b]。前者稱廣豆根、后者稱北豆根(北山豆根)。春秋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1.[b]柔枝槐[/b](廣豆根)灌木,高1~2米,通體被灰色毛茸。根有分枝,圓柱形,長達30余厘米,外面黃棕色,味極苦。莖直立或平臥,分枝少,較柔弱。單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葉柄長5~17厘米;小葉11~21片,卵狀長橢圓形,長1~2.5厘米,寬5~15毫米,先端尖,基部圓,全緣,上面蔬生短柔毛,下面密被灰棕色短柔毛。春末開花,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達15厘米,有花近20朵,花梗長約1厘米;萼寬鐘狀,蔬生毛茸,萼齒三角形;蝶形花冠淡黃色,長約7毫米旗瓣近圓形,凹頭,具明顯的爪,雄蕊10個,分離;子房密被長柔毛。莢果圓柱形,長約5厘米,莢節(jié)之間緊縮而呈串球狀,有種子3~5粒。 出于出坡石隙、灌叢林園。分布于江西、廣西、廣東和貴州等省區(qū)。 2.[b]蝙蝠葛[/b](北京根、黃條香、黃根、漢防已、防已藤、山地瓜秧)纏繞性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達10米余。根狀莖細長,圓柱形,外皮黃棕色或黑褐色,常呈層狀或片狀脫落,斷面黃白色,味極苦。葉互生,葉柄長達15厘米,被稀疏短毛;葉片圓腎形成卵圓形,稍具淺裂,略呈3~7角形,長寬約5~14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或截形,有5~7條掌狀葉脈,下面蒼白色,無毛。夏日開黃綠色小花,花單性,雌雄異株,排成腋生短圓錐花序?;üiL3~6厘米,有小苞片;花萼及花瓣約6片;雄花有雄蕊20個左右,藥4室;雌花中有退化雄蕊,心皮3個,分離,核果腎圓形,外果皮肉質(zhì),熟時黑紫色。種子馬蹄狀。 出于山坡林邊、田邊、路旁及溝谷灌叢中或攀援于巖石上。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有分布,主產(chǎn)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等地。

【栽培】蝙蝠葛對氣候、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溫暖環(huán)境和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種子或根狀莖繁殖。種子繁殖,宜春季播種育苗,播種前將種子浸泡4~6小時,取出條播或撒播,覆土半寸左右,約1個月出苗。出苗高3~4寸左右移裁。根狀莖繁殖,春季萌芽前將根狀莖挖出,選較幼嫩根狀莖,剪成3~4寸,開溝將根狀莖排放在溝內(nèi),覆土1.5~2寸,稍稍鎮(zhèn)壓后澆水,二周左右出苗,苗高1尺左右搭架,以利攀援。

【化學成分】1.[b]廣豆根[/b]含生物堿;苦參堿(matri-ne,C[XB]15[/XB]H[XB]24[/XB]ON[XB]2[/XB])、氧氣苦參堿(oxymatrine)、臭豆堿(anagyrine,C[XB]15[/XB]H[XB]20[/XB]ON[XB]2[/XB])、甲基野靛堿(methyl-cyti-sine)及黃酮類衍生物;左旋-朝鮮槐素(l-maackiain)、左旋-朝鮮槐素-葡萄糖甙(l-maackiain glucoside)、金 雀 異 黃 素(genistein,C[XB]15[/XB]H[XB]10[/XB]O[XB]5[/XB]為4,5,7-三羥基異黃酮)、槐定素(sorphoradin,C[XB]30[/XB]H[XB]36[/XB]O[XB]4[/XB])、槐黃素(sorphoranone,C[XB]30[/XB]H[XB]36[/XB]O[XB]4[/XB])、槐孕色烯(sorphorado-chromene,C[XB]30[/XB]H[XB]34[/XB]O[XB]4[/XB])、槐環(huán)黃素(sorphoranochro-mene,C[XB]30[/XB]H[XB]34[/XB]O[XB]4[/XB])、此外,尚含酚類化合物(C[XB]31[/XB]H[XB]32[/XB]O[XB]4[/XB])。 2.[b]北豆根[/b];含蝙蝠葛堿(menisperine)、粉防已堿(titrandrine,C[XB]38[/XB]H[XB]42[/XB]O[XB]6[/XB]N[XB]2[/XB])、山豆根堿(dauricoline,C[XB]38[/XB]H[XB]44[/XB]O[XB]6[/XB]N[XB]2[/XB])、青藤堿(sinomenine,C[XB]19[/XB]H[XB]23[/XB]O[XB]4[/XB]N)、山豆根諾林(daurinoline)、山豆根可林(dauricoline)。

【作用】1.山豆根的提取物、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對小鼠移植肉瘤----180的小鼠,有延緩其死亡的效果。對大鼠的實體型和腹水型吉田肉癌以及對腹水肝癌的大鼠有明顯的延緩其死亡的作用,平均60%的大鼠沒有死亡而能治愈,在治愈的大鼠血清中發(fā)現(xiàn)有抗腫瘤性抗體的存在。 2.山豆根美藍試管法(2克生藥/毫升)對白血病細胞有抑制作用。 3.對網(wǎng)狀內(nèi)皮系統(tǒng)功能有興奮作用,在顯微鏡下;吞噬碳的吞噬細胞比對照組高。 4.抗?jié)冏饔?;喲偶抑制胃液分泌作用,對于實驗性潰瘍(幽門結扎潰瘍、應激性潰瘍、醋酸潰瘍)的大鼠,口服給藥對潰瘍組織有明顯的修復作用。 5.抑菌試驗;本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絮狀表皮癬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苦,寒。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便。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牙齒腫痛,肺熱咳嗽,濕熱黃疸,癰癤腫毒便秘。用量2~4錢。

【用法用量】2~4錢。

【附方】1.扁桃體炎,咽喉腫痛(1)北豆根桔梗各半斤,馬勃1.5兩,共研細粉,每服3克,每日三次。(2)廣豆根6份,甘草1份,共研細粉,壓片,每片含0.1克,每服3~6克,每日3`4次。(3)廣豆根、射干、玄參、桔梗、板藍根各3錢。水煎服。 2.慢性氣管炎,咽喉腫痛,關節(jié)炎 北豆根(總堿)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 3.牙痛;北豆根(蝙蝠葛)總堿注射液 (1)提??;將北豆根加8倍量冷水,用硫酸調(diào)pH1~2,溫浸(50~60℃)12小時,濾出浸液,再加6倍量水,用硫酸調(diào)pH2~3,溫浸12小時,濾出浸液,兩次浸液合并,靜置,吸取上清液,用薄膜濃縮至全量的1/4,冷后加濃碳酸鈉液堿化,使pH9,有大量沉淀,過濾,收集沉淀即為粗制總生物堿(收率為5~7%)。將粗堿用4倍量80%乙醇,加適量稀鹽酸攪拌使溶,過濾,濾液用碳酸鈉調(diào)Ph6.5~7,有少量沉淀(雜質(zhì)),過濾棄去沉淀,濾液繼續(xù)調(diào)至pH9,有大量的黃色沉淀,放置,抽濾,收集沉淀在60℃烘干,即為總生物堿(收率1.8%左右)。再將總堿粉末在苯中溶解,用稀鹽酸分離提取4次(提盡生物堿),酸液用碳酸鈉液堿化,調(diào)pH至9,既有沉淀,抽濾,在60℃烘干,即為總堿精品(收率為1.2%左右)。經(jīng)含量測定后,供配注射液用。 (2)注射液配制;取總堿精品(按100%含量折算)100克,加適量注射用水,用1N鹽酸調(diào)pH3使溶解,抽濾,濾液加苯,甲醇100毫升,攪拌使溶,再加注射用水至1萬毫升,過濾,灌封,100℃30分鐘滅菌。(本品北豆根總堿含量每毫升含10毫升。應為標示量90~110%,pH值應為3~4)

【備注】1.在山西、陜西、甘肅、江蘇、河南和湖北等省區(qū)使用的一種山豆根,原植物為豆科木藍屬植物。其中有[b]多花木藍[/b]l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b、[b]華東木藍[/b]l.fortunei Craib[b]及宜昌木藍[/b]l.ichangensis Craib、[b]蘇木藍[/b]l.carlesii Craib、[b]陜甘木藍[/b]l.pota-ninii Craib、[b]花木藍[/b]l.kirilowii Maxim.等,均細小灌木或灌木。單數(shù)羽狀復葉??偁罨ㄐ蛞干?,喲偶花常在30朵以上,花多帶紅紫色。莢果細長,條狀,平直或微彎,莢節(jié)不緊縮。藥材性狀,根頭部分呈不規(guī)則塊狀,上部常具殘留莖基或莖痕,其下著生3~5條根。根為長圓柱形,有時分枝,略彎曲,長約5~15~25厘米,直徑約2~7毫米,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偶有橫裂。質(zhì)堅硬,味苦。 2.山豆根異物同名甚多,除上述者外,江西部分地區(qū)以豆科胡枝子屬植物[b]胡枝子[/b]Lespedezabicolor Turcz.的根為山豆根,云南有以豆科的[b]大麻藥[/b](鐮葉山扁豆)Dolichos falcatus Klein和[b]云南也紅豆[/b]Vigna vexillata(L)Ben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的根為山豆根;湖南和福建過去常以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b]朱砂根[/b]Ardisia crenata Sims的根為山豆根;廣東和廣西部分地區(qū)以梧桐科山芝麻屬植物[b]山芝麻[/b]Helicteres angustifolia L.的根為山豆根;云南以毛茛科[b]鐵破鑼[/b]Beesia calthaefolia(Maxim.)Ulbr.的根狀莖為滇豆根;廣東還有以大戟科巴豆屬植物[b]雞骨香[/b]Croton crassifolius Ceisel.的根為山豆根的,均應注意鑒別。 3.北京根的葉中含多種生物堿;阿克吐明(acu-tumine,C[XB]19[/XB]H[XB]24[/XB]ClNO[XB]6[/XB])、阿克吐米定(acutumidine,C[XB]18[/XB]H[XB]22[/XB]ClNO[XB]6[/XB])、阿克吐明寧(acutuminine,C[XB]19[/XB]H[XB]24[/XB]ClNO[XB]3[/XB])、青藤堿、二青藤堿(acutuminine)、千金藤林堿(stepharine)。

【摘錄出處】《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