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沒有錚錚鐵骨的蕩氣回腸,也沒有俠骨柔情的離別感傷,但普普通通的枸杞子卻像擁有無盡魔力般牽動人心。這幾個月枸杞子行情好似坐過山車般經歷了大起大落,枸杞子(寧夏 統(tǒng))從3、4月份的32-38元上漲到產新初期的最高60元,后期寧夏產區(qū)夏季產新結束行情又回落到34-42元,這波行情是歷史的偶然還是必然?面對枸杞子極為廣泛的分布,面對它如此龐大的產銷,面對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我們該如何分析和判斷,筆者簡要分析一二。
我們理清思路,哪些地區(qū)是枸杞子的主要產區(qū)?
枸杞子分布十分廣泛,基本上整個北溫帶都適合種植枸杞。據官方統(tǒng)計目前全國有山東、河南、浙江、江蘇等17個省(市)、260余縣有栽培生產。目前全國種植面積多達180萬畝,產量高達30萬噸以上。我想看到這組數據的人都會被這龐大的數字嚇到,因為官方統(tǒng)計枸杞用量不超過10萬噸,面對這么大的產量枸杞子還不掉到地板價以下?就算跌破農戶成本,面對如此恐怖的產量農戶也很難將枸杞賣掉,賣不掉的結果也就只能爛大街。但緣何枸杞子行情不但沒有大幅回落,還在前期出現(xiàn)如此高價讓所以人費解,畢竟價格不會說謊。
官方數據可以參考但絕對不能全信,因為政府為了宣傳自己當然要不停的吹噓自己種植面積有多大自己的枸杞有多好。今年你種2000畝,明年我就上20000畝的項目,今年你是原產地明年我也要搞原產地。由于枸杞種植省份多是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qū),枸杞子產業(yè)是當地政府讓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門路,多地都是有政府大力扶持的。寧夏作為枸杞子的原產地,其政府花的精力也是非常大的,建立市場,幫忙宣傳,扶持深加工。青海作為后起之秀因為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生長時間長于其他地區(qū),加之個頭大賣相好同樣也得到了當地政府大力扶持。
目前枸杞的主要產區(qū)只有五個省份,寧夏、青海、甘肅、內蒙古和新疆,這幾個省份的產量最少占到全國產量的90%以上。河北巨鹿地區(qū)以前也是主產區(qū)之一,當地主要以低糖枸杞為主,以前深受韓國客戶歡迎,但加工主要以熏蒸硫磺為主,國內銷路不暢,行情低于金銀花收益,加上當地政府沒有扶持,因此河北枸杞子種植面積逐年萎縮,現(xiàn)在當地經營枸杞子商家也不愿意走本地貨,更愿意跑去寧夏枸杞交易市場拉貨回來銷售,目前河北年產量能力在2000-3000噸之間。
接下來主產區(qū)枸杞子產量占比和銷售占比如何?
寧夏是枸杞的原產地,但受到地形和面積的影響,現(xiàn)在寧夏已經讓出第一大產區(qū)的地位,青海因為這些年政府扶持大力發(fā)展,現(xiàn)在已經是第一大產區(qū),不過商家對青海占比估計并不一致,有些商家保守估計說青海產量應該在40%以上,有些商家就很肯定的說青海產量在60%。做的生意大小和主觀因素決定了他們的判斷,但產量最大是他們的共識。
接下來就是原產地寧夏,主要集中在中寧和中寧周邊、固原、平羅、惠農地區(qū)都有種植。甘肅當地政府對枸杞子產業(yè)扶持力度不大,主要原因是甘肅種植的中藥材實在太多,當歸、黨參和黃芪才是甘肅重點扶持的幾個品種。甘肅也分老產區(qū)和新產區(qū),老產區(qū)緊挨寧夏方便銷售,因此靖遠、景泰等地種植面積相對較大。由于該品不能重茬寧夏受到地域限制,現(xiàn)在多是寧夏人去甘肅成片包地大規(guī)模集約化的種植,面積從50畝到300畝不等。但由于甘肅好地都種植黨參和當歸等品種,包地種植區(qū)域一般在酒泉和嘉峪關等地;內蒙古產量再次之,主要集中在巴彥淖爾市周邊;新疆精河是新疆枸杞的集散地,不過新疆產量并不大,當地主要是發(fā)展的棉花產業(yè)。
寧夏是青海、甘肅和寧夏本地枸杞的集散地,三地的產量能占到全國產量的80%。貨源主要銷往廣州,廣州的銷量能占到全國產量的60%,從產新到春節(jié)前,寧夏枸杞市場每隔10天就會往廣州發(fā)十幾輛的枸杞,每車噸位在35噸,廣州為東南亞的枸杞集散地,銷量輻射到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以及香港、臺灣等地。廣州是枸杞銷量最大的省份,其次是上海,下來是亳州、成都、廉橋等地,東北也有一部分銷量。新疆枸杞一般直接銷往成都、廉橋和廣州市場。內蒙古和河北都有自己的銷售渠道,這里不再贅述。
枸杞子的畝產、成本、存放時間和影響其產量的因素是什么?
枸杞在第一年種下去就會結果,第一年產量為70-80斤(寧夏產區(qū) 理想狀態(tài)不考慮天災人禍),第二年為150-200斤,第三年開始進入盛果期能產500-600斤,第三年到第六年為旺果期產量在700-800斤,第七年枸杞樹開始老化。老品種嚴格意義上講8年后就要換茬,如果不換老化的樹結出的枸杞就會出現(xiàn)果粒小、品質差、產量低等情況,但因換茬比較麻煩,大多農戶還是沒有嚴格的換茬。近年來寧夏產地已經開始大面積推廣新品種,不過目前市場流通還是以老品種為主,再過兩年左右的時間新品種的產量應該就能陸續(xù)上來。
枸杞子的成本主要在請人采摘這一環(huán)節(jié)上,2013年枸杞采摘費用最高的時候為1.4元/斤,今年最高的時候為1.8元/斤,一般價格為1.3-1.4元/斤。采摘費用的多少是根據種植戶地里枸杞子長勢的好壞而定的,管理得當長勢較好的地塊,農戶能采上量,1.4元/斤他們也愿意去采;但對于那些疏于管理,長勢欠佳的枸杞子他們辛苦勞作半天也采不上什么量的時候,他們就要抬高采摘費用,以保證他們一天的辛苦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在如今農戶已經不是80年代的普通農民了,他們會把自己的勞動換算成經濟價值,覺得一天下來能得到相應的報酬他們就干,得不到他們就不干,在寧夏采摘一天的枸杞子至少要掙上80-100元的工錢,他們才有積極性,低于這個最低回饋標準,他們是不樂意做這樣的事情的。
天氣對于中藥材這類農副產品影響是最大,今年寧夏產區(qū)的枸杞就受到了天氣不同程度的影響,5月份正是枸杞發(fā)芽的時候,當時產區(qū)出現(xiàn)過0℃以下的低溫天氣,部分枸杞樹有受凍,6月枸杞進入花期,在這段時間里當地又出現(xiàn)了忽冷忽熱的跳躍式天氣直接也影響了枸杞子的生長。枸杞在成熟期特別怕遇上連續(xù)的陰雨天氣,因為枸杞果子趨于成熟,如果遇上連續(xù)3天以上的陰雨天就會出現(xiàn)爛果和掉果現(xiàn)象。
枸杞子緣何在產新前期出現(xiàn)暴漲,又緣何在產新尚未結束出現(xiàn)暴跌?
由于這次枸杞子暴漲暴跌持續(xù)時間不長,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人為因素,因為大的資金是可以短時間控制一個品種的價格,二是在那個時間段確實出現(xiàn)了斷貨狀態(tài),商家四處尋貨導致行情出現(xiàn)上漲。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受到新貨沖擊和莊家獲利出走行情暴跌,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就是新貨不斷沖擊,加上高價各路商家觀望,各個產地產新時間又不一致,產區(qū)太廣戰(zhàn)線拉的太長種植戶和產地藥商無法統(tǒng)一意見,最晚的青海產區(qū)8月初才開始正式產新,這樣才出現(xiàn)了行情不斷下滑,等回到商家心里預期才開始大批量購貨,這也說明種植戶還不能承受前期高價導致的。
后市判斷
除了青海產區(qū),其他產區(qū)夏季產新都已經結束,雖然今年一些產區(qū)因為天氣等原因出現(xiàn)減產但產量總體還是增加,加上青海是最大產區(qū),現(xiàn)在枸杞子行情并不穩(wěn)定,后期行情還有繼續(xù)下滑可能。而且夏季產新過后是秋季產新,對于寧夏產區(qū)來說秋季產新占比在40%,其他產區(qū)秋季產新產量占比在20-30%。由于秋果產量不大,采摘費工費時,尤其是青海產區(qū)10月天氣已經很冷,不利于秋果生長和采收。如果行情不好種植戶肯定就不再施肥和進行田間管理,除非是有采收習慣的產區(qū)。對于今年枸杞子行情是前喜后悲,種植戶心里落差很大,雖然現(xiàn)在行情也僅僅是回歸前期漲價前,但是一些產新的種植戶積極性已經受挫。到底秋季情況如何只能密切關注,現(xiàn)在下定論還尚早,加之今年厄爾尼諾現(xiàn)象肆掠,秋果的產量還是和天氣脫不了干系。
枸杞子的傳統(tǒng)銷售旺季是在中秋節(jié)以后,隨著需求旺季的來臨后期行情應該會出現(xiàn)反彈,如果連續(xù)兩年在春節(jié)前后枸杞子就出現(xiàn)斷貨的情況。這種斷貨我們可以分兩個方面解釋,一就是現(xiàn)在大家對寧夏枸杞的認可,寧夏枸杞斷貨,在局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寧夏枸杞是供不應求的,這樣其他產地跟著沾光漲價,明年產新行情繼續(xù)大掉;二就是整個枸杞都出現(xiàn)斷貨,明年斷貨后繼續(xù)行情大漲,而且產新后行情不再大幅回落。
不過再高的行情也擋不住瘋狂種植,筆者只能預警適當種植才能創(chuàng)造最大的財富,無序的發(fā)展只能造成土地和人力資源的浪費。最后還是想提醒枸杞子整個產業(yè),藥材好,藥才好。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