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川明參又名明參、明沙參、土明參、沙參,既是大宗中藥材,又是高級營養(yǎng)保健品,曾是古代宮廷御用貢品,具有安胃養(yǎng)胃、潤腸解毒,清利肺熱,益肝明目,強筋補血氣之功效,其藥用價值古代藥典《本草綱目》都有記載。
目前市場上已有的川明參產品包括精選條川明參、禮品盒川明參、精裝川明參泥,以及川明參鮮品、湯料川明參醬、川明參口服液,也有人以川明參為主要原料開發(fā)了川明參復合保健飲料等,但總的來說,目前對川明參的開發(fā)利用力度不大,尤其是精深加工意識不強。
在四川省內川明參主產于金堂淮口鎮(zhèn)、閬中鶴峰鄉(xiāng)、巴州漁溪鎮(zhèn)、蒼溪縣龍山鎮(zhèn)等地。往年川明參的年產量大概在3000—4000多噸左右,而2012年僅產出了1200噸左右,今年統(tǒng)計出的產量大概在2000噸左右。
產地習慣把川明參分為兩個大的主產區(qū),第一個就是金堂產區(qū),這其中包括了有青白江地區(qū)、龍泉驛地區(qū)等地;第二個產區(qū)則為巴中產區(qū),它又包括了閬中、巴州、蒼溪等地區(qū)。這兩個產區(qū)的產量分布情況就是巴中產區(qū)比金堂產區(qū)高大概10%左右。
川明參每畝
的鮮貨產量可達1000公斤左右,折成干貨也有400-500公斤左右。金堂的川明參折干比例為2.1-2.3:1,巴中產區(qū)折干比例為2.5-3:1。川明參每畝總成本情況如下(元):
2012可謂是川明參行情達到巔峰的一年,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1、產量減少。川明參為三年生植物,因2010年川明參就開始漲價,當時藥農把種苗當商品也賣出不少,使得移栽的種苗減少,致使2012年出現(xiàn)減產;2、人氣上漲。從2010年起川明參就開始有不同程度的減產,到2012年減產情況甚為嚴重,而當時到產區(qū)購貨的商家又急劇增多,這就直接導致產地川明參行情上漲;3、人為炒作。這其中肯定不乏有人為炒作的嫌疑,人氣較高的商品一般都容易陷入游資炒作陷阱。
今年川明參產量較去年增加,自產新以來人氣就漸漸散去,行情也隨之下落。直至目前又恰逢藥市淡季,購貨商收購力度也較弱,因此行情一直不慍不火,甚至伴隨著小幅震蕩。
川明參今年產量有增,怎奈市場需求有限,自產新以來價格就下滑并且走勢也減緩。經營商大多也選擇隨購隨銷方式,加上目前正值藥市淡季,行情較為低迷,時下市場統(tǒng)貨售價40元左右,稍好點的貨售價42-45元之間,選貨售價47-50元。當前金堂產區(qū)統(tǒng)個貨降低到31、32元左右,選個貨降到36、37元。目前產地的川明參價格波幅較大,走勢也比較緩慢,預計短期內行情難以平靜,后期上漲可能性不大。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chuàng)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未經本網站協(xié)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進行發(fā)布,違者必究!